感冒引起的发烧怎么治

感冒引起的发烧可通过多喝水、物理降温、服用退烧药、抗感冒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烧通常由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受凉、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引起。
感冒发烧时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降低体温。水分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脱水,加重发热症状。建议每日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补充。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排尿情况,若尿量明显减少或尿液颜色深黄需警惕脱水。
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或使用退热贴。禁止用酒精擦浴,避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婴幼儿物理降温时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受凉。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作用,但需注意服药间隔时间,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肝肾损伤。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针对感冒症状可选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口服溶液、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这类药物多含有解热镇痛、抗组胺成分,能缓解发热、鼻塞等症状。服用时需注意药物成分叠加风险,不可与同类退烧药同时使用。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浆剂型。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及时就医。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皮疹等症状提示可能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医生可能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决定是否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感冒发烧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24摄氏度为宜。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类,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趋势,退热后仍可能出现反复,需继续监测2-3天。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出现发热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