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里怎么消毒

手足口病家庭消毒可通过含氯消毒剂、紫外线照射、煮沸消毒、通风换气、物品专用等方式进行。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需重点对患儿分泌物、排泄物及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配置500毫克每升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适用于桌椅、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患儿呕吐物或粪便需用1000毫克每升浓度覆盖消毒30分钟后清理。消毒剂需现配现用,避免与洁厕灵混用。消毒后需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防止刺激皮肤。
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照射30-60分钟可灭活病毒,适用于卧室、客厅等密闭空间。照射时人员须离场,避免直视光源。窗帘、被褥等织物可摊开照射双面,照射后通风30分钟。注意紫外线无法穿透物体深层,需配合其他消毒方式。
患儿餐具、奶瓶、毛巾等耐热物品可煮沸15分钟以上。水沸后开始计时,水面需完全浸没物品。塑料玩具等不耐高温物品可用沸水反复浇淋。煮沸消毒后自然晾干,避免二次污染。该方法对病毒灭活效果可靠且无化学残留。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流通可降低病毒浓度,特别在患儿居室需加强通风。寒冷季节通风时注意保暖,避免对流风直吹患儿。通风时可同步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提升整体消毒效果。
为患儿配备专用餐具、毛巾、寝具等个人物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患儿衣物需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玩具、绘本等暂不与其他儿童共用。隔离期避免带患儿串门或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
家庭消毒需持续至患儿痊愈后1周,重点区域每日消毒2-3次。患儿粪便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冲入下水道。家长处理污染物时应戴手套和口罩,操作后规范洗手。保持家庭环境干燥整洁,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患儿康复后建议对全屋进行终末消毒,可使用二氧化氯泡腾片进行空间喷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