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症状主要有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疲劳乏力、低热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发现并干预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晨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早期表现,患者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感明显,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僵硬感多发生在手指、腕部等小关节,活动后可逐渐缓解。晨僵可能与夜间关节液积聚及炎症介质释放有关,需注意与其他关节炎鉴别。
早期常见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对称性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但无明显发红。肿胀由滑膜增生和关节腔积液导致,触诊呈海绵样感。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梭形肿胀,影响关节正常功能。
关节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休息后加重、适度活动后减轻,夜间疼痛较明显。早期疼痛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常见于腕关节、膝关节等负重关节。疼痛可能伴随关节压痛,按压时疼痛加剧。
全身性疲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非特异性症状,表现为持续倦怠感,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与慢性炎症消耗、贫血或睡眠障碍有关。部分患者会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37.5-38℃的低热,午后或夜间明显,无明确感染灶。发热由炎症因子释放引起,通常伴随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实验室检查异常。需注意与感染性疾病鉴别。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诊风湿免疫科,通过血清学检查(如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并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急性期需减少关节负重,缓解期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严格遵医嘱使用抗风湿药物,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