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么护理

儿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适当增加喂养频次、日光照射、观察皮肤变化、保持皮肤清洁、监测胆红素值等方式护理。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喂养不足、溶血性疾病、感染、遗传代谢病等原因引起。

1、增加喂养频次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日需喂养8-12次,配方奶喂养每3小时一次。充足喂养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胆红素通过粪便排出。家长需记录每日喂养次数与排泄量,若24小时内尿布湿润少于6次或排便延迟,需警惕喂养不足。母乳不足时可暂时补充配方奶,但无须停止母乳喂养。

2、日光照射

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柔和阳光,让新生儿裸露背部或四肢照射5-10分钟,每日2次。紫外线能促进皮肤表层胆红素分解,注意避免阳光直射眼睛且环境温度需维持在26-28℃。早产儿或重度黄疸者禁用此法,家长需密切观察有无皮肤发红等不良反应。

3、观察皮肤变化

家长需每日检查颜面、胸腹部皮肤黄染范围,用手指轻压额头后观察回血时黄色是否消退。生理性黄疸通常从面部开始向下蔓延,若黄染超过躯干或手足心,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提示胆红素可能超过12mg/dl,需立即就医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

4、保持皮肤清洁

使用38-40℃温水每日擦浴,重点清洁颈部、腋下等褶皱部位。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浴后可涂抹婴儿润肤乳预防干燥。皮肤破损会加重胆红素渗出,若发现脓疱疹或尿布疹,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处理,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黄疸治疗方案。

5、监测胆红素值

出生后72小时内需经皮胆红素仪动态监测,高危儿应每8小时测量一次。当经皮值超过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时,可能需蓝光治疗。家长需记录每次检测数值,若发现数值持续攀升或伴随肌张力低下,提示存在胆红素脑病风险,须立即住院进行换血疗法。

护理期间家长需维持室温24-26℃避免新生儿受凉,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皮肤摩擦。哺乳母亲可适量食用茭白、玉米须等利胆食物,但禁用茵栀黄等中药制剂。出院后每周复查胆红素直至正常,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或大便呈陶土色,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日常可进行婴儿抚触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使用茶油、黄栀子等民间偏方外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