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分型的标准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房间隔缺损分型标准主要依据缺损解剖位置及病理特征,可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静脉窦型、冠状窦型及混合型。

一、继发孔型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卵圆窝区域,占全部病例的多数。胚胎期第一房间隔吸收过度或第二房间隔发育不良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听诊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治疗可选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或外科修补术,药物辅助可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改善心功能。

二、原发孔型

原发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常合并二尖瓣前叶裂缺。胚胎期心内膜垫发育异常所致,属于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症状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心电图显示电轴左偏。需外科手术修补缺损及瓣膜成形,术前可短期使用卡托普利片控制肺动脉高压

三、静脉窦型

静脉窦型缺损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入口处,多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易出现紫绀、杵状指等右向左分流表现。心脏CT可明确肺静脉走行异常。治疗需外科手术重建静脉通道,术后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吸氧。

四、冠状窦型

冠状窦型缺损罕见,表现为冠状窦与左房之间间隔缺失。可能因胚胎期冠状窦壁发育不全引起,常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心导管检查可见造影剂异常分流。手术需修补缺损并处理合并畸形,围术期可用螺内酯片减少液体潴留。

五、混合型

混合型房间隔缺损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解剖类型,病理生理改变更为复杂。需通过经食道超声全面评估缺损组合情况。治疗根据主要缺损类型选择术式,重症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房间隔缺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低盐饮食。儿童患者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成年女性妊娠前需进行心功能评估。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避免摄入影响华法林疗效的食物如西蓝花、菠菜等。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复查心脏超声,观察残余分流及心腔结构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