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孩呕吐艾灸哪个穴位

儿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0次浏览

关键词: #小孩 #艾灸

治疗小孩呕吐艾灸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呕吐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外感风寒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治疗。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属于任脉穴位。艾灸该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缓解因饮食积滞或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症状。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若孩子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伴随呕吐,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效果。

2、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位具有和胃降逆作用,对晕动症或情绪紧张引发的呕吐效果较好。艾灸时建议家长用食指中指固定孩子手腕,每次灸治时间不超过5分钟。若呕吐伴有手心出汗或面色苍白,可配合按压合谷穴辅助止呕。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该穴位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适用于反复呕吐或消化不良的情况。操作时需注意孩子体位舒适,可先热敷穴位再施灸。若孩子舌苔厚腻或大便酸臭,提示存在食积,应配合调整饮食结构。

4、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中央,艾灸此穴可温阳散寒,对受凉后出现的呕吐有效。建议家长隔姜灸以增强温中效果,姜片厚度约2毫米为宜。操作时需观察孩子反应,若出现皮肤发红应立即停止。伴有腹泻时可配合艾灸天枢穴加强疗效。

5、脾俞穴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呕吐。艾灸该穴位能健脾益气,但需注意孩子俯卧位时的呼吸通畅。若呕吐物清稀或进食后即吐,可配合艾灸胃俞穴形成配伍。建议在上午阳气升发时段施灸效果更佳。

进行艾灸治疗前,家长应确认孩子无皮肤破损或发热症状。艾灸环境需保持温暖无风,治疗后适量饮用温水。若呕吐伴随高热、精神萎靡或脱水症状,须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食用山药粥、南瓜糊等易消化食物。建议记录呕吐频率和诱因,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