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孩大便出血是怎么回事
消化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消化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6岁儿童便血可能由肛裂、肠道感染、过敏性肠炎、肠息肉或痔疮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排便时肛门撕裂是最常见原因,硬便摩擦导致肛管皮肤裂伤。典型表现为排便疼痛、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血丝,肛门检查可见前哨痔或纵向裂口。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可软化粪便,局部使用凡士林保护创面。
细菌性痢疾或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血便,常伴随发热、腹痛及黏液脓血便。志贺菌感染时会出现里急后重感,诺如病毒感染则以水样便为主。需进行粪便常规和培养检查,根据病原体选择抗感染治疗。
牛奶蛋白过敏常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腹泻伴血丝便、湿疹和体重增长缓慢。回避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可作为替代。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需通过食物激发试验确诊。

幼年性息肉好发于直肠,无痛性便血是主要特征,出血量较大但可自行停止。结肠镜检查可见带蒂的红色肿物,病理检查可明确类型。多数为良性病变,较大息肉需在内镜下切除。
儿童痔疮多与长期便秘有关,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卫生纸染血,偶有肛门肿物脱出。直肠指检可触及柔软静脉团,需与直肠脱垂鉴别。调整排便习惯后多可自愈,严重者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

发现儿童便血需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鲜红色血提示下消化道出血,暗红色血可能来自结肠近端。急性大量出血或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时需急诊处理。日常建议增加火龙果、西梅等富含果胶的食物,避免久坐和如厕时过度用力,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学龄期儿童应注意如厕训练,避免因课业压力刻意抑制便意。持续2周以上的反复便血需完善肠镜检查排除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