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前瘘管手术如何护理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清洁、感染预防和饮食调整。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挤压瘘管、定期换药、观察分泌物变化、控制辛辣饮食。

术后7天内避免手术部位接触水,洗头时可用防水敷料保护。耳周出汗后及时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淋浴时建议使用耳部专用防水贴,品牌选择需遵医嘱。
睡眠时选择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手术区域。穿脱衣物动作轻柔,防止摩擦导致敷料脱落。儿童患者家长需修剪孩子指甲,避免抓挠伤口。术后1个月内禁止佩戴耳饰或使用耳机。
根据渗出液情况每1-3天更换敷料,使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分泌物较多时可增加换药频次,但避免过度清洁破坏新生肉芽组织。换药时观察缝线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

正常术后可有少量淡血性渗出,若出现黄绿色脓液伴臭味需警惕感染。体温超过38℃或局部跳痛明显时,可能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记录分泌物量及性状变化,复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
术后2周内避免辛辣刺激及海鲜类食物,减少组织充血风险。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蒸鸡蛋、瘦肉泥,促进伤口愈合。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饮食,禁止食用坚硬需咀嚼的食物。

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防止污水进入未完全愈合的瘘管。日常可用75%酒精棉片轻拭耳周皮肤褶皱处,但避开手术切口。若发现瘘管周围出现硬结或反复流脓,应及时返院检查。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过多,建议选择散步等温和活动。遵医嘱定期复查超声判断瘘管闭合情况,通常术后6个月需进行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