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狂犬疫苗的副作用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接种狂犬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乏力等轻微副作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措施,副作用通常可自行缓解,但需密切观察异常反应。

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是常见反应,多出现在注射后24小时内,一般持续1-3天可消退。部分人群可能出现37.5-38.5摄氏度的低热,伴随头痛或肌肉酸痛,这些症状多与疫苗激活免疫系统有关。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等发生率较低,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少数儿童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表现,家长需保持观察。

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面部水肿等需立即就医处理。疫苗接种后1-3周内出现的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属于罕见不良反应。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史者接种后复发风险略有增加。免疫缺陷人群可能出现持续发热或接种部位脓肿等异常反应,这类情况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以监测急性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搔抓注射部位。若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或局部红肿直径超过5厘米应及时就诊。哺乳期妇女和慢性病患者接种前应告知医生健康状况。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仍需避免被可疑动物咬伤,因疫苗保护效果需2周才能完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