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描述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
妇科编辑
医言小筑
妇科编辑
医言小筑
子宫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导致,常见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基础体温测定显示单相型曲线,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可增厚但无器质性病变。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周期,严重贫血者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临床表现为经间期出血、月经淋漓不尽,超声可见宫腔内高回声团块。确诊需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病理,治疗可选择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可短期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复发。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病变,常见于30-50岁经产妇。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质硬,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轻症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中重度患者需考虑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注射剂。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根据生长部位分为黏膜下、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最易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超声可见类圆形低回声团块。无症状小肌瘤可观察随访,症状明显者需行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药物可选米非司酮片缩小肌瘤体积。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及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典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增厚伴血流丰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是金标准,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早期患者可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出现子宫异常出血时应记录出血模式,避免剧烈运动及辛辣饮食,及时就医完善妇科检查、超声及激素检测。围绝经期女性需特别注意排除恶性肿瘤,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评估疗效。保持规律作息及均衡营养有助于内分泌调节,贫血患者应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食物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