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
妇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妇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需通过妇科检查、激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

妇科检查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的基础步骤,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评估子宫大小、形态及附件情况,排除器质性病变。需观察宫颈有无赘生物、出血点,同时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对于异常出血患者,建议在出血期间避免检查,防止感染风险。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月经史、避孕方式及近期用药情况。
激素检测包括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等性激素六项检查,通常在月经周期第2-5天采血。甲状腺功能五项和血清泌乳素检测可排除内分泌疾病。对于青春期患者需关注雄激素水平,围绝经期患者需重点监测促性腺激素变化。激素波动异常可能提示无排卵性出血或黄体功能不足。
经阴道超声可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宫腔形态,识别息肉、肌瘤等病变。绝经后妇女内膜厚度超过4毫米需进一步检查。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发现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等病灶,同时可进行活检。磁共振成像适用于复杂病例,可清晰显示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等检测可筛查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对于月经过多伴瘀斑、鼻出血等症状的青少年,需重点排查血管性血友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性凝血异常,需调整用药方案。
诊断性刮宫或子宫内膜吸取活检可获取组织标本,通过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等病变。围绝经期及肥胖患者为高危人群,建议常规活检。宫腔镜引导下定点活检准确性更高,能避免漏诊局灶性病变。活检时机宜选择月经来潮6小时内或异常出血期间。

确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预防贫血。记录月经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疗效,包括出血起止时间、经量变化和使用卫生用品数量。适当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类药物剂量,定期复查超声和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