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发现子宫肌瘤怎么办

怀孕后发现子宫肌瘤可通过定期监测、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肌瘤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异常出血等症状。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需每4-6周复查超声,观察肌瘤大小及位置变化。若肌瘤直径小于5厘米且未出现红色变性,多数不影响妊娠进程。监测重点包括胎盘位置是否受肌瘤压迫、胎儿发育是否受限等指标。建议选择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连续性随访,便于对比数据。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每日保持30分钟温和散步即可。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控制动物内脏等高雌激素食物。采用左侧卧位休息减轻子宫右旋压力,使用孕妇枕支撑腰腹部。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预防便秘增加腹压。
出现明显宫缩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利托君片抑制宫缩,黄体酮胶囊维持激素稳定。贫血患者需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补铁,叶酸片预防神经管缺陷。禁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影响胎儿循环,所有药物使用不得超过72小时。
肌瘤直径超过10厘米或发生红色变性时,可考虑妊娠中期行肌瘤切除术。手术需避开胎盘附着面,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减少刺激。术后需持续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配合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紧急情况下如肌瘤嵌顿需立即终止妊娠。
肌瘤位于子宫下段者建议剖宫产,自然分娩可能引发产道梗阻。术中可同步行肌瘤剔除术,但需备好血制品应对大出血风险。产后需加强宫缩监测,使用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哺乳期慎用止血药物。
妊娠期发现子宫肌瘤需严格控制体重增长,每月增幅不超过1.5公斤。日常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卧,每2小时变换体位促进血液循环。出现持续腹痛、阴道流液或胎动异常时立即就医。产后42天复查时需重点评估肌瘤变化,根据哺乳情况制定后续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