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血液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血液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乏力、皮肤黏膜苍白、头晕、心悸、易感染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早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

乏力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活动耐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即感到疲劳。这种乏力感与贫血导致组织缺氧有关,休息后通常无法完全缓解。患者可能误以为是工作劳累或睡眠不足所致,容易延误就医。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典型表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即可出现。患者的面色、口唇、甲床等部位颜色变淡,眼睑结膜苍白尤为明显。这种苍白是由于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皮肤毛细血管血液颜色变浅所致,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加重。
头晕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常见症状,多表现为站立时头晕目眩,严重者可出现晕厥。这是由于贫血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引起的,尤其在体位改变或活动时症状更为明显。患者可能误认为是低血糖或颈椎病,需要引起重视。

心悸表现为自觉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贫血导致心脏代偿性加快心率以维持组织供氧,从而产生心悸感。这种症状在平卧休息时可减轻,但严重贫血时静息状态下也可出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早期即可表现为反复感染,如口腔溃疡、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往往迁延不愈,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这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要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口腔卫生,减少感染机会。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