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牙龈出血的护理方法
血液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血液内科编辑
医心科普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牙龈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口腔清洁护理、饮食调整、药物辅助治疗、定期血液监测等方式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常伴随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

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轻压出血部位10-15分钟,避免反复擦拭刺激创面。冷敷可帮助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若出血持续超过30分钟或出血量较大,需立即就医处理。操作前需清洁双手,防止继发感染。
选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避免损伤牙龈。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含漱,每日3-4次维持口腔环境清洁。禁止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建议每6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及时清除牙结石等刺激因素。
避免过硬、过热或辛辣食物,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蒸蛋等。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西蓝花,有助于毛细血管修复。避免含酒精饮料及酸性食物刺激黏膜。

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抗纤溶药物,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促进血小板生成。局部可应用口腔止血凝胶。严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循血液科医师指导。
每周检测血常规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当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记录出血频率和持续时间,就诊时向医生提供详细出血日志。同时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预防贫血加重。

患者需保持环境湿度40%-60%避免黏膜干燥,使用加湿器时注意定期消毒。日常活动中避免头部低于心脏位置的动作,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20度。所有护理操作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出现发热、皮下瘀斑等其他出血表现时须立即就医。建立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风险,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