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贫血的分类

老年性贫血主要分为营养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贫血、溶血性贫血、肾性贫血等类型。
营养性贫血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主要由于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长期素食或饮食结构单一可能引发此类贫血。典型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治疗需针对性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红肉、动物肝脏及深绿色蔬菜摄入。
慢性病性贫血多继发于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感染等长期炎症状态,与铁代谢紊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有关。患者血红蛋白通常轻度至中度降低,可能伴随原发病的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严重时可考虑输血支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外周血细胞减少伴骨髓病态造血,部分病例可能进展为白血病。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出血倾向和反复感染。治疗根据危险分层选择观察、来那度胺胶囊或去甲基化药物如地西他滨注射液,高危患者需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因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所致,老年人可能由自身免疫、药物或感染诱发。典型症状为黄疸、浓茶色尿及脾脏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网织红细胞增高和胆红素升高。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自身免疫性溶血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严重者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或行脾切除术。
肾性贫血与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相关,常见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程度多与肾功能损害平行,伴乏力、活动耐量下降。治疗基础是控制肾病进展,常规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蔗糖铁注射液,需监测铁代谢指标避免铁过载。
老年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瘦肉、蛋黄、菠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节食或偏食,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持续头晕、气促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所有药物治疗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