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容易跟结肠癌混淆

肛肠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75次浏览

关键词: #结肠癌 #肠癌

容易与结肠癌混淆的疾病主要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结肠息肉、缺血性结肠炎等。这些疾病在症状上与结肠癌有相似之处,但病因和治疗方式存在差异,需通过肠镜、病理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1、溃疡性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与结肠癌相似。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但无肿瘤性病变。治疗以抗炎药物为主,如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严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于炎症性肠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消化道部位,但以回肠末端和结肠多见。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部分可能出现肠梗阻或瘘管形成,易与结肠癌混淆。克罗恩病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肠壁全层受累,可见鹅卵石样改变和纵行溃疡。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

3、肠结核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好发于回盲部。患者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伴有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临床表现与结肠癌有重叠。肠结核病变多呈环形溃疡,周围可见结核结节,肠系膜淋巴结常受累。确诊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检查等,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

4、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突出于肠腔的良性病变,部分类型有恶变倾向。较大的息肉可能引起腹痛、便血、肠梗阻等症状,与早期结肠癌难以区分。结肠镜检查可明确息肉的大小、形态和数量,腺瘤性息肉需内镜下切除以防癌变。术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有无复发或新发息肉。

5、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是因结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急性发作时出现突发腹痛、便血,慢性期可能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需与结肠癌鉴别。缺血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脾曲等分水岭区域,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治疗以改善循环、抗感染为主,严重缺血坏死时需手术干预。

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肠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比例。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有肠道疾病家族史或长期肠道不适者,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