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直肠息肉要注意什么
              肛肠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肛肠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治疗直肠息肉需注意息肉性质监测、饮食调整、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及症状观察。直肠息肉可能与遗传、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首次发现息肉需通过肠镜活检明确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炎性息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建议每1-3年复查肠镜,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需优先处理。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时,可能需追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术后1周内选择低渣流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至低纤维饮食。长期需限制红肉、加工肉制品摄入,每日补充20-30克膳食纤维,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肠道充血。
合并肠道炎症时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菌群。出血较多时可能需口服云南白药胶囊止血。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单发小息肉切除后6-12个月复查肠镜,多发息肉或高级别瘤变者3-6个月复查。复查时需重点观察原病灶部位及易复发区域如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每年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术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量增多需警惕穿孔或感染。日常注意排便频率、性状改变,黏液血便可能提示复发。合并贫血时应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补充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

治疗期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肠蠕动。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建立定时排便习惯。记录排便日记有助于医生评估疗效,出现体重骤降或持续腹胀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