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肛肠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肛肠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直肠息肉治疗需注意息肉性质评估、定期复查、饮食调整、症状监测及避免诱因。直肠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直肠息肉治疗前需明确病理性质,通过肠镜活检区分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需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炎性息肉多与肠道慢性炎症相关,可能需抗炎治疗。医生会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及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
息肉切除后需按医嘱定期肠镜复查,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术后1年复查,无异常可延长至3-5年。多发息肉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缩短复查间隔。复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或新发息肉,降低癌变概率。同时需监测肿瘤标志物如CEA等指标。
治疗期间需减少红肉、加工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摄入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过量饮酒,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需避免过度依赖保健食品。

术后应观察是否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加重、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创面出血或感染。排便习惯改变超过2周需就医排除复发。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用药前需咨询医生。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贫血相关症状。
长期吸烟、肥胖是息肉复发危险因素,建议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久坐不动会延缓肠道蠕动,每日应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慢性便秘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黏膜损伤。

直肠息肉患者术后应建立规律作息,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若需使用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须严格遵循医嘱。出现持续腹泻或黏液便时,应及时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