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如何诊断
肛肠科编辑
医点就懂
肛肠科编辑
医点就懂
直肠息肉可通过直肠指检、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粪便潜血试验等方式诊断。直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

直肠指检是初步筛查直肠息肉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可发现距离肛门较近的息肉。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无创,适用于体检或出现便血症状时的初步判断。若触及质软肿物或黏膜异常隆起,需进一步结合肠镜检查明确性质。但高位息肉可能因超出触诊范围而漏诊。
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息肉的金标准,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形态,能清晰显示息肉大小、位置及表面特征。检查时可同步进行活检或切除治疗,对可疑病灶可取样送病理检查。无痛肠镜能减轻患者不适感,但需提前进行肠道清洁准备。
CT仿真肠镜或磁共振成像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检查者,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显示息肉形态。这类检查无创且能评估肠壁外浸润情况,但对小于5毫米的息肉敏感度较低。腹部超声对直肠下端息肉也有一定检出价值,常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通过肠镜钳取或手术切除获取息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及是否存在癌变。腺瘤性息肉需根据病理分级决定随访间隔,炎性息肉通常无须特殊处理。病理诊断是制定后续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
该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间接提示肠道病变,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结果易受饮食、痔疮等因素干扰,阳性者需结合肠镜确诊。定量免疫法潜血试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定期监测手段。

确诊直肠息肉后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功能,建议每周进行有氧运动。40岁以上人群或高危因素者需按医嘱定期复查肠镜,发现息肉增大或形态异常应及时处理。日常出现持续便血或排便异常需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