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杆菌性肠胃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肛肠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237次浏览

关键词: #肠胃炎 #胃炎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容易与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胃肠炎、沙门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等疾病混淆。这些疾病均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但病原体、传播途径及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典型症状为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患者可能出现高热、腹部绞痛,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治疗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诺氟沙星胶囊,同时配合补液盐预防脱水。与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相比,细菌性痢疾的全身中毒症状更显著。

2、病毒性胃肠炎

病毒性胃肠炎多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常见于儿童群体,表现为水样腹泻伴呕吐,通常无脓血便。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般3-7天可自行缓解。治疗以口服补液盐为主,必要时可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止泻药物。与细菌性感染不同,病毒性胃肠炎抗生素治疗无效,需注意鉴别。

3、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常见于食用未煮熟禽蛋或肉类后发病,除腹泻外多伴有持续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治疗需选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环丙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药物。与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相比,沙门菌感染更易引起全身播散性病变。

4、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在集体机构暴发流行,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呕吐伴水样便,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病程通常持续1-3天,治疗以补液和对症支持为主。与细菌性胃肠炎不同,诺如病毒感染血常规检查多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5、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秋冬季高发,特征性表现为蛋花汤样水便,每日可达10-20次,易导致重度脱水。可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确诊,目前已有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治疗重点在于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出现持续腹泻、血便、高热不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粪便常规、培养及病原学检测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饮食。家长应做好患儿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皮炎,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所有胃肠炎患者均需注意手卫生,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