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肛肠科编辑
医普小新
肛肠科编辑
医普小新
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脱水症状、食欲减退等。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急性胃肠炎患者早期多出现胃部不适感,随后可发生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有胆汁或血性分泌物。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通常持续1-2天,细菌性胃肠炎呕吐可能更为频繁。建议患者呕吐后暂禁食2-4小时,随后少量多次饮用补液盐溶液。
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是典型表现,肠蠕动加快可伴随肠鸣音亢进。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糊便,每日可达10-20次,严重时出现黏液脓血便。轮状病毒感染者粪便常呈蛋花汤样,诺如病毒感染者腹泻多伴随明显恶心。腹泻期间需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出现低钾血症。
细菌性胃肠炎常见38-39℃发热,尤其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时。病毒性胃肠炎发热程度较轻,但可能伴随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易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老年患者可能表现为嗜睡。体温超过38.5℃时可考虑物理降温,持续高热需就医排除其他感染。

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表现为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婴幼儿可见前囟门凹陷,尿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加深。重度脱水可能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口服补液盐应每10-15分钟给予5-10毫升,出现嗜睡或尿闭需立即静脉补液。
炎症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多数患者出现厌食、早饱感。胃黏膜充血水肿时可能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肠黏膜损伤后易出现进食后腹痛加重。症状缓解后应从清淡流食开始逐步恢复饮食,首选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

急性胃肠炎患者需注意卧床休息,保持腹部保暖。饮食恢复期选择低脂低纤维食物,如白粥、软面条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症状缓解后2-3天内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婴幼儿应继续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粪便常规和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