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的症状介绍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血友病主要表现为关节出血、肌肉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术后出血不止及血尿等症状。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类型,通常由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

关节出血是血友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膝关节、踝关节和肘关节等负重关节。患者关节腔内出血会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反复关节出血可能引起慢性滑膜炎和关节畸形,严重时导致关节功能丧失。关节出血急性期需立即补充凝血因子,并采取冷敷和制动措施。
肌肉出血常见于大腿、小腿和前臂等部位。出血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严重肌肉出血可能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肌肉萎缩或功能障碍。肌肉出血需要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下瘀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等。轻微外伤即可引起皮肤大片瘀斑,牙龈出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新生儿可能出现脐带残端出血。皮肤黏膜出血通常提示轻度血友病,但仍需及时处理,避免出血加重。

血友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拔牙等有创操作后,可能出现创面渗血不止。出血可能在术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延迟数小时至数天。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并补充凝血因子,术后密切监测出血情况。严重出血需及时就医,避免失血性休克。
血尿是泌尿系统出血的表现,可能由肾脏、输尿管或膀胱出血引起。患者尿液呈红色或茶色,可伴有腰部疼痛。长期反复血尿可能导致贫血。出现血尿时应卧床休息,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进行泌尿系统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血友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定期进行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防护,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出现任何出血症状都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定期到血友病诊疗中心随访,评估关节功能和凝血因子抑制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