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如何诊断
口腔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口腔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白塞氏病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国际诊断标准综合判断。白塞氏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特征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诊断需结合多项指标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是白塞氏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一年内发作至少3次,溃疡直径多为2-10毫米。生殖器溃疡多见于阴囊、阴茎或外阴部,愈后常遗留瘢痕。眼部病变包括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严重者可致失明。皮肤表现有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或痤疮样皮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炎、消化道溃疡及神经系统损害。
血常规可见轻度贫血或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常升高。HLA-B51基因检测阳性对诊断有提示意义。针刺反应试验是白塞氏病的特征性检查,用无菌针头穿刺前臂皮肤后24-48小时出现丘疹或脓疱为阳性结果。脑脊液检查对神经白塞氏病的诊断有帮助,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和蛋白升高。
超声检查可评估血管受累情况,如动脉瘤或静脉血栓形成。头颅MRI对神经白塞氏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可发现脑干、基底节区等部位的病灶。胃肠内镜检查能发现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道溃疡,多见于回盲部。血管造影适用于怀疑大血管病变的患者,可明确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

皮肤或黏膜活检可见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血管壁及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消化道溃疡边缘活检可发现血管炎性病变。对于深部器官受累的患者,必要时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肿瘤或其他炎症性疾病。
目前多采用2014年国际白塞氏病诊断标准,需满足口腔溃疡加两项其他表现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损害、针刺反应阳性。对于不完全型病例,需结合HLA-B51检测、炎症指标升高及器官受累证据综合判断。诊断过程中需排除感染性口疮、克罗恩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白塞氏病患者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黏膜损伤。饮食宜选择温凉软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溃疡。外出时佩戴墨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定期监测视力、神经系统症状及血管情况,出现新发症状需及时复诊。严格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环孢素软胶囊等,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女性患者妊娠前需与风湿免疫科医生充分评估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