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肝炎遗传给婴儿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82次浏览

关键词: #肝炎 #婴儿

肝炎遗传给婴儿的风险可通过母婴阻断措施显著降低,主要包括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免疫接种、避免母乳喂养等干预手段。病毒性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有关,需根据具体病毒类型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1、孕期筛查与治疗

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筛查。若母亲为乙肝携带者,孕晚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酯片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将母体病毒载量控制在低水平。丙肝感染者应在分娩后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妊娠期间不建议用药。

2、新生儿联合免疫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需在出生12小时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并同时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后续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针疫苗接种,可使母婴阻断成功率超过90%。所有新生儿无论母亲感染状态均需接种乙肝疫苗。

3、分娩方式选择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乙肝传播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病毒载量超过一定数值的孕妇可考虑择期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胎儿头皮电极等有创操作,减少新生儿接触母体血液的概率。

4、哺乳风险评估

乙肝病毒DNA阳性的母亲应避免母乳喂养,因乳汁中可检出病毒颗粒。丙肝抗体阳性但RNA阴性者可正常哺乳。喂养过程中需注意乳头皲裂时暂停哺乳,新生儿口腔黏膜破损时也应暂时改用配方奶喂养。

5、产后随访监测

暴露婴儿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7-12个月需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确认未发生感染且产生有效免疫。丙肝暴露婴儿应在出生18个月后检测抗体,因母体抗体会在婴儿体内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除医疗干预外,家庭成员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孕妇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所有育龄期女性在怀孕前应进行肝炎筛查,感染者提前接受规范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垂直传播风险。婴儿抚养过程中注意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和疫苗接种效果监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