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和急性胃肠炎有什么区别?

食物中毒和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病程特点。食物中毒通常由摄入受污染食物中的细菌、病毒或毒素引起,起病急骤且症状集中;急性胃肠炎则多为病原体直接侵袭胃肠黏膜所致,病程相对较长且可能伴随全身症状。
食物中毒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等预先形成的毒素引发,常见于未充分加热的肉类或变质食物。急性胃肠炎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也可因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直接侵袭胃肠黏膜引起。两者均需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但致病机制存在本质区别。
食物中毒潜伏期通常为2-6小时,最短可在30分钟内出现剧烈呕吐。急性胃肠炎潜伏期多为12-72小时,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食欲减退或低热。前者症状爆发性强且消退快,后者症状呈渐进性发展并可能持续3-7天。
食物中毒以喷射状呕吐、水样腹泻为主,较少出现发热;急性胃肠炎常见腹痛、里急后重感,儿童可能出现39℃以上高热。部分食物中毒如肉毒杆菌中毒会伴随神经麻痹症状,而病毒性胃肠炎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
食物中毒需检测可疑食物中的毒素或病原体,常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急性胃肠炎主要通过粪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确诊。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性胃肠炎多见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性则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食物中毒需立即清除胃内残留毒素,严重时使用肉毒抗毒素血清。急性胃肠炎以补液盐防治脱水为主,细菌性感染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两者均需避免使用止泻药,以防毒素或病原体滞留体内。
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选择低渣饮食如米汤、蒸苹果,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剩余食物冷藏不超过24小时。建议定期检查冰箱温度是否低于4℃,这是预防两类疾病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