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的饮食护理

腹泻期间可通过适量饮用淡盐水、进食低渣流食、补充益生菌、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少食多餐等方式进行饮食护理。腹泻可能与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药物副作用、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因素有关。
腹泻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适量饮用淡盐水有助于预防脱水。建议每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1.5克食盐,分次少量饮用。若伴有呕吐或严重脱水,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
急性期可选择米汤、藕粉、过滤菜汤等低纤维流质食物,减少肠道刺激。随着症状缓解,可过渡到稀粥、软面条等半流食。避免粗纤维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增加肠道负担的食物。
腹泻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可适量食用无糖酸奶或医生推荐的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有助于抑制致病菌繁殖,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高脂食物会加重消化负担,糖果、含糖饮料等高糖食物可能引发渗透性腹泻。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使用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咖喱等。
每日进食5-6次,每次摄入量控制在200-300毫升,减轻肠道消化压力。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吞入过多空气。恢复期逐步增加食量,2-3天后可尝试引入香蕉、苹果泥等低纤维水果。
腹泻期间需密切观察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严重腹痛或超过48小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病因。恢复期避免突然恢复正常饮食,建议保持1-2周清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嫩豆腐等,帮助肠道功能逐步恢复。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