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如何治疗

秋季腹泻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秋季腹泻通常由轮状病毒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秋季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口服补液盐散Ⅲ能有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补液时需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加重胃肠负担。若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发病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肪及乳制品摄入,以免加重腹泻症状。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及其毒素,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颗粒可减少肠道水分分泌,缓解腹泻症状。对于细菌性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切忌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与抗生素合用需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益生菌被抗生素杀灭。服用时建议用温水冲服,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以保持菌群活性。
中医认为秋季腹泻多属脾胃虚弱、外感湿邪,可采用藿香正气口服液祛湿和胃。艾灸神阙、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阳健脾。症状缓解后可用山药、莲子、芡实等食材煲粥调理脾胃。体质虚寒者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食物刺激。
秋季腹泻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患者的餐具、毛巾应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恢复期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米汤补充体液,避免剧烈运动。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冰箱存放的熟食需充分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