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的适应症是什么

中医养生编辑 医心科普
1153次浏览

关键词: #艾灸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适用于寒证、虚证、痛证及部分慢性疾病,主要有风寒感冒、脾胃虚寒、痛经、关节疼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适应症。

1、风寒感冒

艾灸可通过温通经络帮助驱散体表寒邪,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出现的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等症状。常选取大椎穴、风门穴进行艾条悬灸,每次10-15分钟。注意高热患者禁用,灸后需避风保暖。

2、脾胃虚寒

对于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脾胃虚寒症状,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能温补脾阳。可采用隔姜灸法增强温中效果,每周3次为宜。急性胃肠炎发作期应暂停使用。

3、痛经

原发性痛经属于寒凝血瘀型者,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可改善小腹冷痛、经血暗紫等症状。建议经前1周开始施灸,每日1次至月经来潮。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需先明确诊断。

4、关节疼痛

风寒湿痹导致的关节冷痛、屈伸不利适用艾灸治疗,如膝骨关节炎可选取犊鼻穴、阳陵泉穴。配合雷火灸效果更佳,但皮肤破损处禁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控制灸疗温度。

5、慢性疲劳

阳气不足型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萎靡时,艾灸命门穴、肾俞穴能培补元气。建议采用温和灸法隔日1次,配合规律作息。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

实施艾灸前应准确辨证,实热证、阴虚火旺者禁用。施灸时保持环境温暖避风,灸后适量饮用温水,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孕妇腰骶部、面部五官、大血管处不宜施灸,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碍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立即停灸,症状持续应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