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隙灶和脑梗塞有什么区别吗
神经外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神经外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空隙灶和脑梗塞都属于脑血管病变,但两者在病因、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上存在差异。空隙灶通常指直径小于15毫米的脑深部小缺血灶,多与高血压小动脉病变相关;脑梗塞则是脑组织因血流中断导致的缺血性坏死,病灶范围更大且症状更显著。

空隙灶多见于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或脑干,由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玻璃样变或脂质透明变性引起。影像学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认知功能下降、步态异常。这类病灶通常是慢性微循环障碍的结果,部分患者可通过控制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延缓进展。

脑梗塞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或大血管闭塞导致,病灶直径常超过15毫米。CT或MRI显示楔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对应区域会出现突发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典型神经功能缺损。急性期需溶栓或取栓治疗,后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与空隙灶相比,脑梗塞对脑组织的破坏更广泛,短期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

两者在治疗和预后上也有区别。空隙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如使用氨氯地平片降压、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脑梗塞急性期需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后期需长期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建议有脑血管病风险的人群定期进行头颈部血管检查,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