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怎么办?

骨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212次浏览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通过卧床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脊髓损伤通常由外伤、脊柱退行性病变、肿瘤压迫、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引起。

1、卧床制动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扭转或屈曲动作。颈椎损伤者需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需腰围支撑。卧床期间定时轴向翻身,每2小时一次预防压疮,同时进行四肢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该措施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轻度脊髓震荡患者。

2、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冲击治疗减轻水肿,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营养神经。疼痛明显者可用洛芬待因缓释片缓解,合并感染者需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药物需在72小时黄金期内使用,超过时间窗可能效果受限。

3、物理治疗

亚急性期开始高压氧治疗促进神经修复,经颅磁刺激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性电刺激防止肌肉萎缩。物理治疗需持续3-6个月,配合低频脉冲电疗、超声波治疗等改善局部循环。对于不完全性损伤患者,该方法可能帮助恢复部分运动功能。

4、手术治疗

脊柱骨折脱位者需行椎管减压术解除压迫,必要时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稳定脊柱。肿瘤或血肿压迫者需急诊行椎板切除术,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手术时机建议在损伤后8小时内,延迟手术可能导致不可逆神经损害。

5、康复训练

稳定期开始循序渐进康复,早期进行床边坐位平衡训练,中期使用悬吊减重步行系统练习站立,后期借助矫形器进行步态训练。完全性损伤患者需学习轮椅使用技巧,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和排便管理。康复周期通常需1-2年,可显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脊髓损伤后需长期随访,每3个月复查脊髓MRI评估恢复情况。日常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间歇导尿保持膀胱低压。饮食需高蛋白高纤维,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剂。家属需协助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抑郁焦虑影响康复进程。完全性损伤患者需定期检查皮肤,使用防褥疮气垫床,每半年评估一次肢体痉挛程度。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