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脸部水肿是什么病?

老人脸部水肿可能与肾脏疾病、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或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脸部水肿通常表现为眼睑、面颊等部位肿胀,按压后可能出现凹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可能导致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患者可能伴随尿量减少、泡沫尿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配合复方α-酮酸片调节蛋白质代谢。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
右心功能不全时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引发颈静脉怒张和面部水肿,常伴有下肢水肿、活动后气促等表现。治疗需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配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改善心脏重构。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采取半卧位休息,严格记录每日出入水量。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黏液性水肿,特征为非凹陷性面部肿胀,可能伴随怕冷、皮肤干燥等症状。需通过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饮食可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含碘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常见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老年人。除面部水肿外可能出现头发干枯、指甲脆裂等表现。治疗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可食用鸡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
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引起血管扩张性水肿,通常停药后可缓解。若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排除过敏性休克。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水肿发生时间和部位,避免同时服用多种可能引起水肿的药物。
老人出现脸部水肿应记录水肿发生时间、诱因和伴随症状,测量晨起和晚间体重变化。饮食注意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抬高床头睡眠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进行轻柔的面部按摩。若水肿持续加重或出现胸闷、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日常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利尿剂等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