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出现这两种表现可能是尿毒症露出的马脚

关键词: #尿毒症
关键词: #尿毒症
下肢水肿和皮肤瘙痒可能是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进展导致,需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尿毒症患者因肾脏滤过功能严重受损,体内多余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排出,导致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早期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逐渐发展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尿量减少、乏力等症状。临床常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缓解水肿,但需配合限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
肾功能衰竭时,磷代谢障碍导致高磷血症,钙磷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尿毒症毒素蓄积也会直接刺激皮肤,表现为全身性瘙痒,尤以四肢和背部为著。患者皮肤常干燥脱屑,可见抓痕和色素沉着。治疗可选用碳酸镧咀嚼片降血磷,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严重者需进行血液灌流清除毒素。
电解质紊乱是尿毒症常见并发症,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患者多在夜间出现小腿腓肠肌剧烈抽搐,可能伴随手指麻木和口周刺痛。需定期监测血钙磷水平,使用碳酸钙D3片补钙,同时限制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摄入。
肾性贫血是尿毒症重要表现,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红蛋白下降。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下肢肌肉因缺氧而无力,步行距离逐渐缩短。治疗需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配合琥珀酸亚铁片补铁,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尿毒症患者体内β2微球蛋白等中分子毒素沉积,刺激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典型表现为面部和四肢暴露部位出现灰褐色沉着,指甲可见褐色纵纹。部分患者伴有皮肤尿素霜形成。通过规律血液滤过可改善症状,日常需加强皮肤保湿护理。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检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等,确诊后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