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受伤的治疗方法

手腕受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支具固定、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手腕受伤通常由外力撞击、慢性劳损、韧带撕裂、骨折脱位、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手腕活动,避免加重损伤。使用三角巾或护腕带悬吊患肢,减少关节负重。日常避免提重物及重复性手腕动作,如拧毛巾、打字等。若伴随肿胀疼痛,建议将手腕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静脉回流。
损伤后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敏感者需隔毛巾操作。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塞来昔布胶囊等缓解炎症。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若存在肌肉痉挛,可能需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药。
韧带损伤或稳定性骨折需使用腕关节支具或石膏托固定4-6周。夜间可选择可调节角度的腕部矫形器维持功能位。固定期间需定期活动手指防止僵硬,拆除后逐步进行抓握、腕屈伸等康复训练。
严重骨折移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或肌腱断裂需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钉固定、腕关节镜清理等。术后需配合物理治疗恢复关节活动度,6-1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恢复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牛奶、鸡蛋、深海鱼等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腕部肌力,但需避免突然发力。若出现持续麻木、活动障碍或畸形愈合,应及时复查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日常注意防滑防跌倒,运动时佩戴防护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