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怎么回事

整形外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3276次浏览

关键词: #疙瘩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可能由遗传因素、皮肤损伤、炎症反应、内分泌失调、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瘢痕疙瘩具有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导致胶原代谢异常。此类患者皮肤创伤后容易过度修复形成隆起性瘢痕,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建议有家族史者避免不必要的皮肤创伤,出现早期瘢痕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干预。

2、皮肤损伤

手术切口、烧伤、痤疮等皮肤损伤会破坏真皮层,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胶原沉积异常。常见于胸背部等张力较大部位,表现为红色质硬肿块。损伤后应及时消毒处理,早期使用硅酮敷料或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抑制增生。

3、炎症反应

伤口反复感染或慢性炎症会刺激局部组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促进病理性瘢痕形成。可能伴有红肿、渗液等表现。需保持创面清洁,急性期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慢性期采用脉冲染料激光减轻充血。

4、内分泌失调

青春期、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速瘢痕增生,与雄激素受体过度激活有关。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常与痤疮瘢痕并存。调节内分泌需就医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局部可联合使用维A酸乳膏和糖皮质激素。

5、免疫异常

Th2型免疫应答优势会导致IL-4等细胞因子过量分泌,刺激成纤维细胞活化。此类患者可能合并过敏体质或自身免疫疾病。免疫调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尝试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压迫疗法。

瘢痕疙瘩患者应避免搔抓刺激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锌元素,限制辛辣食物摄入。新发瘢痕建议尽早干预,超过6个月的陈旧性瘢痕需结合多种治疗方式。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评估效果,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