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性尿崩症是什么?垂体性尿崩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泌尿外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761次浏览

关键词: #尿崩症 #垂体

垂体尿崩症是由于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症候群。垂体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尿多、口渴、尿低比重、尿低的症状。精神上患者精神衰退,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心率不齐等,需要重视。垂体性尿崩症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替代治疗,另一种是药物治疗,替代治疗适用于完全性垂体性尿崩症。

垂体性尿崩症的替代疗法:

1、水剂加压素。进行皮下注射,有效作用时间仅4~6小时,适用于诊断和暂时尿崩症的治疗。

2、长期尿崩。是油剂注射液。深肌注射可维持3~5天,但过量注射会引起水中毒

3、粉剂尿崩。从鼻子吸入使用,时效为4~6小时。但是,长期使用会引起慢性鼻炎,影响药效的吸收。

4、新型抗利尿素纸片。可以在白天或睡觉前放置舌头下面含化,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垂体性尿崩症的药物治疗:

1、中效利尿药可能会轻度失盐。一方面,血液容量减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另一方面,近曲小管增加了水分的再吸收。服药时可适当食用低盐饮食,禁止饮用咖啡等饮料。

2、抗利尿激素增敏剂。服用24h后,尿量开始减少。但是,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会发生,聚氨酯类利尿药物可以减少低血糖反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