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尿隐血?

尿隐血是指尿液中出现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但肉眼无法观察到明显血色的现象,通常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尿隐血可能由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尿隐血检测是尿常规项目之一,通过试纸法或显微镜检查识别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成分。试纸法主要检测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灵敏度较高但可能受维生素C、尿液酸碱度等因素干扰。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红细胞形态,帮助判断出血来源。生理性尿隐血可能与剧烈运动、月经污染或脱水有关,通常为一过性。病理性尿隐血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特征为尿频尿急伴随尿液浑浊;泌尿系结石可导致间歇性血尿伴腰部绞痛;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和水肿;泌尿系肿瘤如膀胱癌常见无痛性血尿。部分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也可引起尿隐血。
发现尿隐血阳性时应复查尿常规,避免月经期检测。建议记录排尿症状变化,观察是否伴随腰痛、发热或尿量改变。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减少高盐高嘌呤饮食。避免长时间憋尿,注意会阴清洁。若持续阳性或伴随其他异常,需进行泌尿系统超声、CT尿路造影或膀胱镜等检查。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排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应监测肾功能。育龄女性需排除妇科疾病干扰,儿童患者要警惕遗传性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