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睾丸鞘膜积液的原因
泌尿外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泌尿外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儿童睾丸鞘膜积液可能由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感染、外伤、肿瘤或淋巴系统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主要有先天性鞘突未闭、睾丸附睾炎、阴囊外伤、睾丸肿瘤、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

胚胎期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是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最常见原因。腹膜腔液体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阴囊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多数患儿在出生后6-12个月可自行吸收,若2岁后仍未消退需考虑手术治疗。临床表现为阴囊无痛性肿大,透光试验阳性。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睾丸附睾炎可刺激鞘膜分泌过多液体形成继发性鞘膜积液。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多伴有发热、阴囊红肿热痛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超声检查,治疗以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为主。
阴囊部位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鞘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与组织液混合形成血性鞘膜积液。外伤后出现阴囊肿胀、皮肤瘀斑,超声检查可鉴别是否合并睾丸破裂。轻度损伤可冷敷观察,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血肿。
睾丸畸胎瘤、卵黄囊瘤等肿瘤生长可压迫淋巴管导致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进行性增大伴沉重感,超声可见睾丸实性占位。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诊断,确诊后需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
丝虫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疾病可能阻塞精索淋巴管,使淋巴液渗入鞘膜腔形成乳糜性积液。典型特征为积液呈乳白色,需进行微丝蚴检查排除寄生虫感染。治疗原发病同时,顽固性积液需行鞘膜翻转术。
家长发现儿童阴囊持续肿大时应避免热敷或挤压,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2岁以下婴幼儿轻度鞘膜积液可暂观察,若积液进行性增大或出现红肿热痛需小儿外科就诊。超声检查是诊断鞘膜积液的首选方法,能准确区分交通性与非交通性积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