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栓高是什么意思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44次浏览

关键词: #血栓 #产后

产后血栓高是指产妇分娩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产后血栓可能与分娩创伤、激素变化、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建议产妇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

1、分娩创伤

自然分娩或剖宫产都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会阴侧切等操作会直接损伤血管壁,剖宫产手术切口也会破坏血管完整性。血管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这种情况需要医生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

2、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促进凝血因子合成。分娩后激素水平骤降但凝血功能恢复较慢,导致血液高凝。这种生理性变化可能持续2-6周,期间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小腿压痛、皮肤发热等深静脉血栓症状。

3、活动量减少

产后卧床休养导致下肢肌肉泵作用减弱,静脉回流减慢。特别是剖宫产术后因伤口疼痛活动受限,更易发生血流淤滞。建议产妇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踝泵运动,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4、遗传性易栓症

部分产妇存在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蛋白C缺乏等遗传缺陷。这些患者产后血栓风险显著增加,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长期使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预防复发。

5、妊娠并发症

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这些患者产后需延长抗凝时间,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抗凝治疗,同时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产后要注意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饮食上多喝水,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穿着医用弹力袜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如发现单侧下肢突然肿胀、疼痛要及时就医检查。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婴儿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