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鼻炎犯了怎么办?

哺乳期鼻炎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热敷、调整饮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缓解。哺乳期鼻炎通常由激素变化、过敏原刺激、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鼻腔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可选择市售鼻腔冲洗器或洗鼻壶,每日重复进行1-2次。操作时保持头部倾斜45度,避免呛咳。该方法无药物成分,哺乳期使用安全。
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敷于鼻部,每次持续5-10分钟。热蒸汽能缓解鼻黏膜充血,促进鼻腔通气。可配合桉树精油等挥发性物质增强效果,但需注意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哺乳期妇女体温调节敏感,应避免过热刺激。
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摄入,限制可能诱发过敏的牛奶、海鲜等食物。保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哺乳期需兼顾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忌口影响乳汁质量。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或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这类药物局部吸收率低,乳汁分泌量极少,但使用前仍需医生评估。需注意可能出现鼻腔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连续使用不建议超过2周。
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对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第二代抗组胺药中枢神经系统渗透性低,哺乳期相对安全。服药期间建议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嗜睡、烦躁等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就医。
哺乳期妇女出现鼻炎症状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必须用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保持居室湿度在50%-60%,定期清洗床品减少尘螨接触。哺乳前后清洁双手避免交叉感染,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发热、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哺乳期间用药需同时考虑母婴安全性,不可自行购买使用含伪麻黄碱等可能减少乳汁分泌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