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癌的原因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扁桃体癌可能由长期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免疫抑制状态、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扁桃体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或吞咽不适,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烟草和酒精中的化学物质会持续刺激扁桃体黏膜,导致细胞DNA损伤。吸烟者患扁桃体癌的概率显著增高,且吸烟量与患病风险呈正相关。长期酗酒会加重黏膜损伤,与吸烟具有协同致癌作用。这类患者常伴有持续性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需通过喉镜活检确诊。治疗需结合手术切除和放化疗,常用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
高危型HPV16和HPV18感染与扁桃体癌发生密切相关。病毒E6/E7蛋白会干扰抑癌基因功能,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此类肿瘤多发生于扁桃体隐窝,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侧扁桃体肿大。确诊需进行HPV-DNA检测,治疗可采用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放疗。日常需注意避免高危性行为,适龄人群建议接种HPV疫苗。
职业暴露于石棉、镍化合物等致癌物会增加患病风险。这些物质通过呼吸道沉积在扁桃体区域,诱发慢性炎症和基因突变。患者可能伴随反复溃疡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可见角化不良细胞。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广泛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术后可辅助使用卡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相关从业人员应做好呼吸防护。

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会使机体清除癌变细胞能力下降。这类患者肿瘤进展较快,易发生早期转移。临床表现包括迅速增大的颈部包块和吞咽梗阻感,PET-CT有助于评估病情。治疗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联合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治疗药物。
家族中有头颈部肿瘤病史者可能携带DNA修复基因缺陷。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常表现为双侧扁桃体病变。基因检测可发现BRCA1/2等基因突变,治疗需采用个体化方案。对于遗传高风险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喉镜检查筛查,必要时可预防性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化学预防药物。

预防扁桃体癌需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等致癌物。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咽喉部异常变化。高危人群可每年进行EB病毒抗体和HPV检测。出现持续咽喉不适、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术后患者需加强营养支持,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