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分为哪几种类型

乳腺癌主要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其他罕见类型等。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浸润性特殊癌涵盖髓样癌、黏液腺癌等,浸润性非特殊癌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其他罕见类型有炎性乳腺癌、乳头湿疹样癌等。
非浸润性癌指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包括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影像学可见微小钙化灶,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小叶原位癌起源于乳腺小叶末梢导管,多为体检偶然发现,部分可能进展为浸润性癌需密切随访。
浸润性特殊癌具有特定组织学特征,含髓样癌、黏液腺癌、乳头状癌等亚型。髓样癌边界清晰伴淋巴细胞浸润,激素受体常阴性但预后较好。黏液腺癌癌细胞漂浮于黏液湖中,生长缓慢转移概率低,手术联合内分泌治疗效果显著。
浸润性非特殊癌占乳腺癌70%以上,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浸润间质,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根据分子分型可分为管腔A型、管腔B型等,治疗方案需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制定。
三阴性乳腺癌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多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侵袭性强、早期转移特点,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不敏感,主要依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需密切监测肺和脑转移。
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类似炎症,实为癌细胞阻塞淋巴管所致。乳头湿疹样癌又称佩吉特病,表现为乳头糜烂结痂,可能伴发深层浸润癌。这两种类型均需综合评估后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
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发现乳房肿块、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及时就诊。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控制动物脂肪摄入,避免过量饮酒。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护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