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肾病缺水了还会水肿吗

得了肾病后,即使缺水,水肿仍可能发生。这主要取决于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肾病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水肿的出现与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和体内液体平衡密切相关。
1、慢性肾病:在慢性肾病的早期阶段,肾功能相对稳定,尿量可以在24小时内达到1000毫升左右。如果饮水量控制得当,通常不会出现水肿。然而,若饮水过多或过少,且尿液排出较少,水肿的风险就会上升。慢性肾病患者需注意饮水量的控制,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
2、急性肾病:急性肾衰竭时,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急剧下降至15毫升/分钟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饮水量过多,且伴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水肿就有可能发生。急性肾病患者应密切监测体内液体状态,并在专业医疗指导下调整饮水量。
3、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会降至20毫升/分钟以下。此时,若饮水量不当,且出现高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水肿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类患者需要特别关注血压和饮水量的管理。
4、肾病综合征:在肾病综合征中,肾小球滤过率可能在20毫升/分钟以上。若患者饮水量过多,并伴有高血压、水肿、大量蛋白尿等症状,水肿就可能加重。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和液体摄入的管理。
5、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通常在10毫升/分钟以上。若饮水量不当,并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等症状,水肿的风险就会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和液体摄入的控制。
肾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饮水量和饮食,以避免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的医疗监测是管理肾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