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肠炎的传播途径是哪些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60次浏览

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水源污染传播、食物污染传播等途径传染。病毒性肠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

1、粪口传播

病毒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若患者排便后未彻底清洁,病毒可能污染手部或环境物品。健康人群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若未洗手直接进食,病毒可经口腔进入消化道。轮状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较长时间,儿童玩具、门把手等物品易成为传播媒介。家长需注意婴幼儿尿布更换后的手部消毒,避免病毒通过照顾者间接传播。

2、接触传播

与病毒性肠炎患者密切接触时,病毒可能通过皮肤或黏膜直接传播。护理患者过程中接触其呕吐物、排泄物或污染的衣物时,病毒可附着在护理者手上。幼儿园等集体机构中,儿童共用毛巾、餐具等行为会显著增加传播概率。诺如病毒只需极少量病毒颗粒即可引发感染,接触传播是其重要扩散方式。

3、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可悬浮在空气中,含有病原体的微小飞沫被他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诺如病毒在密闭空间内可通过此方式快速传播,养老院、游轮等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处理患者呕吐物时应佩戴口罩,及时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传播风险。

4、水源污染传播

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是社区暴发的重要原因。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饮用水系统,或井水受地表渗漏污染时,可造成大面积感染。轮状病毒对常规氯处理具有一定抵抗力,在自来水中可能存活数日。外出旅行时应避免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游泳时注意防止呛水吸入。

5、食物污染传播

生食受病毒污染的贝类、蔬菜水果等食物是常见传播媒介。食品加工者若携带病毒,可通过不洁操作污染食物。诺如病毒在低温环境下仍保持活性,生蚝等海产品可能富集水中的病毒颗粒。食用前加热至90摄氏度以上持续1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处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厨具。

预防病毒性肠炎需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饭前便后使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污染衣物应单独清洗并高温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婴幼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出现持续呕吐、脱水等症状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必要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