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宝宝吐奶怎么办

支气管炎的宝宝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减少单次奶量、拍嗝、保持环境安静、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支气管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喂养不当、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
喂养时让宝宝保持头高脚低体位,身体呈30-45度倾斜,避免平躺进食。哺乳后维持该姿势20分钟,利用重力减少奶液反流。母乳喂养时注意衔接姿势,避免吸入过多空气。奶瓶喂养选择适合月龄的防胀气奶嘴,奶孔大小以缓慢滴落为宜。
将每日总奶量分8-10次喂养,单次量减少20%-30%。过度喂养会加重胃肠负担,建议根据宝宝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早产儿按150-180ml/kg/d,足月儿120-150ml/kg/d。可记录喂养日记观察吐奶与进食量的关联性。
每进食5-10分钟暂停喂养,竖抱宝宝进行拍嗝,手掌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轻拍背部,持续3-5分钟。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宝宝坐在照料者大腿上,一手扶住下巴,另一手拍背。若未出嗝可变换为俯卧位拍背。
喂养前后30分钟避免剧烈活动或摇晃宝宝,保持环境温度22-24℃。咳嗽发作时暂停喂养,清洁鼻腔分泌物再继续。夜间喂奶后适当抬高床头,使用斜坡垫保持15度倾斜。避免穿着过紧的尿布或衣物压迫腹部。
细菌性支气管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胃食管反流可短期使用西甲硅油乳剂缓解胀气,或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过敏因素需排查食物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
家长需每日记录吐奶频率、量与性状,观察是否伴随呛咳、发热或血丝。母乳妈妈应避免摄入易致敏食物如牛奶、海鲜。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吐奶后用小勺喂少量温水冲洗。若吐奶呈喷射状、体重增长缓慢或出现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排除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器质性疾病。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婴幼儿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