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颈部僵硬等。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
发热是小儿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体温可能快速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发热通常伴随寒战或面色潮红,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年长儿可明确表述头部胀痛或搏动性疼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拍打头部。头痛多因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刺激导致,常在发热后出现且持续加重。若患儿出现呕吐后头痛短暂缓解,需警惕颅内压波动,家长应保持环境安静并减少光线刺激。
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且反复发作,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婴幼儿呕吐时易发生呛咳,家长需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持续呕吐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同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患儿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或异常安静,与日常活跃状态形成明显对比。部分可能出现表情淡漠或眼神呆滞,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家长需观察患儿对声音、触觉等反应灵敏度,避免误判为普通疲劳而延误就医。
体检可见颈项强直,患儿仰卧时抬头或低头会因疼痛抗拒。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抱或颈部后仰,布鲁津斯基征等脑膜刺激征可能阳性。此时应避免强行活动患儿颈部,需立即就医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家长发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带患儿就诊,确诊后需保证充足休息,维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随访监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发现肢体活动障碍或认知功能减退需及时康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