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疾病的检查方法是

关键词: #疾病
关键词: #疾病
玻璃体疾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部B超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诊断玻璃体疾病的基础检查手段。通过高倍放大和裂隙光源,能够清晰观察玻璃体混浊、出血、炎症细胞等病变。检查时患者需将下巴固定在托架上,医生使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眼球内部结构。该检查无须特殊准备,但散瞳后效果更佳,可评估玻璃体后脱离、增殖性病变等常见问题。
眼底检查包括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两种方式。采用90D或78D透镜配合裂隙灯,可全面观察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相互关系。间接检眼镜具有立体视觉优势,特别适用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膜等疾病的诊断。检查前需要散瞳处理,能够发现玻璃体牵引、视网膜裂孔等病理改变。
眼部B超检查对玻璃体混浊严重的患者尤为重要。高频超声波能穿透混浊介质,显示玻璃体内出血、异物、增殖膜等病变的空间位置。A超可定量测量玻璃体后脱离距离,B超则提供二维断层图像。该检查无须接触眼球,适合白内障或角膜混浊患者,可鉴别玻璃体星状变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等特殊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采用近红外光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能清晰显示玻璃体后界膜、黄斑区玻璃体牵引等微细结构。OCT检查无须散瞳,可定量测量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程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具有独特价值。新一代OCTA技术还能评估玻璃体新生血管情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用特殊摄像机记录染料在眼部的循环过程。该检查主要评估玻璃体积血、炎症等病变对视网膜血管的影响,能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血管渗漏等异常。检查前需进行过敏试验,患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可辅助诊断Eales病、葡萄膜炎等疾病。
建议出现飞蚊症加重、闪光感或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高度近视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检查前遵医嘱停戴隐形眼镜,散瞳检查后会有暂时性畏光和视物模糊,建议4-6小时内避免驾驶车辆。若确诊玻璃体疾病,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