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症状及治疗方法

眼科编辑 医点就懂
227次浏览

关键词: #青光眼 #症状

青光眼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青光眼可能与遗传、外伤、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头痛、眼胀、恶心呕吐等表现。

1、眼压升高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核心特征,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青光眼患者常超过此范围。可能与房水循环障碍有关,表现为眼球发硬、按压有抵抗感。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药物降低眼压,慢性期需长期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

2、视野缺损

早期表现为周边视野缩小,进展期出现弓形暗点,晚期呈管状视野。与视神经纤维层损伤有关,可通过视野计检查确诊。除降眼压药物外,可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急性期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缓解水肿

3、视力下降

初期为间歇性视物模糊,后期出现不可逆视力丧失。与视神经萎缩相关,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损伤程度。除常规治疗外,可辅以胞磷胆碱钠胶囊改善微循环,严重者需考虑小梁切除术。

4、头痛眼胀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典型症状为剧烈头痛伴眼胀痛,可能误诊为偏头痛。检查可见结膜充血、角膜水肿,需紧急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瞳。慢性患者可表现为轻度眶周钝痛,使用卡替洛尔滴眼液可缓解。

5、恶心呕吐

眼压急剧升高时可能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反射性胃肠道症状。需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测量眼压可明确诊断。急性发作期在降眼压同时,可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避免呕吐加重眼压波动。

青光眼患者应避免在暗处长时间用眼,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内,减少咖啡因摄入。建议每3-6个月复查眼压和视野,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出现虹视现象或夜间视力骤降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和倒立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