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引起皮肤瘙痒

皮肤性病科编辑 医颗葡萄
21次浏览

关键词: #皮肤瘙痒 #皮肤

皮肤瘙痒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过敏皮肤病、内科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具体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糖尿病、肝胆疾病、肾病和寄生虫感染。针对不同原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并及时就医。

1、过敏性皮肤

湿疹和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会伴随瘙痒症状。湿疹多由外界刺激物(如洗涤剂、化学物质)或自身过敏体质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脱屑。荨麻疹则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或昆虫叮咬触发,典型症状为皮肤风团样腫块。

治疗方法:以抗过敏治疗为主。可使用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局部瘙痒明显的部位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软膏;若症状严重需遵医嘱服用泼尼松等药物。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皮肤容易干燥进而引起瘙痒。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真菌感染或神经性皮肤瘙痒。

治疗方法:控制血糖是关键,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等药物;局部瘙痒可涂抹保湿剂(如尿素软膏)以缓解干燥;若有感染,需要使用抗真菌软膏(如酮康唑软膏)。

3、肝胆疾病

慢性肝炎、胆汁淤积或肝硬化等肝胆系统疾病可能通过胆盐蓄积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引发全身性瘙痒。肝胆问题导致的瘙痒通常在四肢和背部更明显,且晚上加重。

治疗方法:建议尽早就医,确诊后可根据病情使用抗胆汁淤积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瘙痒明显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胆酸结合剂(如考来西胺)或纳曲酮等。

4、肾病

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以及钙磷代谢失调,也可能出现全身瘙痒,尤其是尿毒症期。

治疗方法:对瘙痒严重的患者,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并通过透析清除代谢垃圾;另外,补充皮肤保湿剂也有助于缓解瘙痒。

5、感染性疾病

感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瘙痒。常见的如头癣、脚癣等真菌感染或疥螨虫感染致疥疮,表现为局部瘙痒伴有皮肤破损。

治疗方法:真菌感染可选择外用特比萘芬软膏或咪康唑,严重者加用口服抗真菌药;疥疮可外用硫磺软膏或伊維菌素霜治疗。

皮肤瘙痒可能由多种疾病引发,一旦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