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血压怎么办,要注意什么

儿童高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儿童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肥胖、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零食等高盐食物。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摄入,有助于平衡体内钠钾水平。限制含糖饮料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选择全谷物、低脂乳制品等健康食材。家长需定期监测儿童饮食记录,必要时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食谱。
通过体质指数评估肥胖程度,对超重儿童制定渐进式减重计划。避免快速减重影响生长发育,以每月减轻体重1-2斤为宜。家长需帮助儿童建立规律进食习惯,减少高热量零食摄入,晚餐不宜过饱。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儿童应优先处理呼吸问题。
每日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举重等无氧运动。运动强度以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80%为宜,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家长应陪同参与并鼓励坚持,避免久坐行为,课间建议起身活动。运动时出现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
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心理因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血压。通过游戏治疗、正念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家长需避免过度指责,建立和谐家庭氛围。学校应提供心理咨询资源,对欺凌等应激事件及时干预。
经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无效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时,需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片、依那普利片、氢氯噻嗪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和不良反应,禁止自行调整剂量。合并肾脏疾病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药。
家长需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血压,选择符合儿童臂围的袖带,测量前静坐5分钟。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测尿常规、心电图等指标。避免被动吸烟,保持居住环境安静舒适。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需立即就医。通过家庭-学校-医院多方协作实现血压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