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片的不良反应

恩替卡韦片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恶心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或严重肝损害。恩替卡韦片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皮疹、腹泻、肌痛、肾功能异常等。建议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头晕是恩替卡韦片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度眩晕或站立不稳,通常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缓解。若头晕伴随视物旋转或意识模糊,需警惕乳酸酸中毒可能。临床常用盐酸倍他司汀片、眩晕宁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对症处理,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部分患者使用恩替卡韦片后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或荨麻疹。皮疹多与个体免疫敏感性相关,轻者可自行消退,严重时需停药并抗过敏治疗。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可用于缓解症状,合并皮肤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恩替卡韦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腹泻多为轻度,与药物改变肠道菌群或直接刺激肠黏膜有关。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可调节肠道功能,严重腹泻需警惕脱水并检测电解质水平。
少数患者用药后报告肌肉酸痛或无力,可能与药物影响肌酸激酶代谢相关。症状轻微时可热敷观察,持续加重需检查肌酸激酶值排除横纹肌溶解。对乙酰氨基酚片、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镇痛药物可短期缓解症状,但须排除其他病因后使用。
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尤其原有肾病基础的患者风险更高。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或下肢水肿。用药期间建议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肾功能异常时可联用阿魏酸哌嗪片、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等护肾药物。
服用恩替卡韦片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饮酒或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腹痛、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不建议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用药前需严格评估风险收益比。定期复查乙肝病毒DNA定量及肝脏超声有助于评估疗效与安全性。